踏径空山寻秋意 杏黄枫红缀悬素——记图文信息中心秋日团建活动

发布者:图文信息中心发布时间:2024-12-18浏览次数:10

为丰富教工文化生活,增进感情交流,提高中心的凝聚力,图文信息中心工会利用周末时间组织教工赴诸暨开展团建活动。

早晨8点,一行乘坐大巴车从丽泽东门出发,经过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,便到了此行第一站:五泄风景区。


 

时已深秋,正是五泄最美的季节。乘游船渡过五泄湖,湖面倒映着周围的秋色,涟漪带动着游人思绪。迎风立于船头,欣赏沿途的风景,分外惬意。


 

离开湖区,便踏上通往东源景区的步道。秋风拂过,杏叶如雨纷飞,犹如金丝洒落一地。枫叶如诗,缓缓铺展出秋末冬初的韵味,在一片静谧中,绽放出绚烂的色彩。漫步在秋日的碎石小径上,众人感受着自然的纯粹与恬静,宛如进入了一幅山水画卷,世俗的喧嚣都被抛在了身后。

 

 


路经的五泄禅寺,初建于唐元和三年(公元808年),由唐代高僧灵默禅师创立。其弟子洞山良价与徒孙曹山本寂共创禅宗曹洞宗,为南宗五家之一。禅寺黄墙青瓦,掩映于古树新竹之间,墙内厚实、悠远的木鱼声隐隐可闻。

 

 

从五泄禅寺步行约2分钟,便到达飞瀑。瀑分五泄,五条瀑布或如龙腾海,或如马奔腾,或似珠帘风动,如千山雪,如轻纱掩,美不胜收。山壁之上多有名人题刻,诗人陆游、画家唐寅、地理学家徐霞客等皆曾于此驻足赏景留痕。山顶处有一片红枫林,红叶似火,交相辉映,一行人结伴自林中穿行,彼此之间的默契在这个细腻的秋天中逐渐加深。


中餐后,乘车赴五泄镇十四都村。十四都村位于诸暨市五泄镇,拥有500多年的历史,由前庄畈、塘头、狮象、藏绿四个自然村组成,地域虽小,格局素有耕读家风。十里荷塘,千柱屋,周氏宗祠,悠远的古韵风情,源远流长。周氏祖宗可上溯到北宋时期的理学家周敦颐,以《爱莲说》闻名于世,因此此间人皆把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之高风亮节视为传家宝世代传颂。

 

此外,十四都村还有江南民居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——谦吉堂。堂建于清道光末年,占地面积8707平方米,两条横贯台门的弄堂,把7列厢房分隔成独立的21个院落,每个院落5开间,庭院幽深,整体布局工整,气势恢宏。游者见之称奇。

下午三点,一行结束了团建活动,乘车返回金华。此次秋游及团建活动,不仅让每位职工感受到大自然的风光,放松了身心,缓解了工作压力,更让大家感受到了组织的关爱,加强了职工之间的沟通了解,增进了友谊,增强了团队凝聚力,从而以更加愉悦的身心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去。(王凯文)